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

【讀寫課程無所不在--- 多元、趣味、深度、效度】

       2016年1月23日溫美玉老師、葉丙成教授以及張輝誠老師,在新加坡的教育論壇上留下值得紀念的一刻。



     美玉老師一上台就說:「新加坡一個經貿、國力如此強大,各項的教育測驗評比如此傑出的國家。而我究竟為何能站在這舞台上,對新加坡的老師們談論教育?台灣的教育又能帶給新加坡的老師們什麼樣的啟示?」

 



      這樣的開場深深震撼了我,「台灣」原來還有一項更珍貴的資產就是「教育的內在價值」。這內在的價值,包括了民主制度的成熟運行、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,以及對於教育多元觀點的包容。由於這樣的特質,台灣的教育具備延展的韌性,與鼓勵創新的價值。


      在論壇中,美玉老師不斷強調用讀寫的課程,帶出多元、趣味、深度與效度的教學活動。誘發學習動機,絕對是促進高層次思考的主要關鍵。一般來說,許多人會認 為學會足夠的「符號」,學生才能表達所謂的思考;然而,高學習動機的教學,應該是讓學生為了滿足思考表達,努力的去學習「符號」,才會更貼近有效教學的意 義。

     從體會爬「樹屋」的繪本教學活動、在大畫布彩繪上一己的樹屋,到全班躺在畫布上睡一個香甜的午覺,這些教學照片深深的打動了新加坡老師的心。在多元的課程 展開及趣味的教學策略之後,一定要進入到深度的寫作,才能讓學生內的心靈感動,轉化為文字內容。然而,最不容易跨越的是老師心理的調適。如果老師願意包容 學生犯錯及不流暢的書寫過程,多一些等待與鼓勵,慢慢的學生對於寫作的恐懼與抗拒就會變小,學習的熱情必定會被重新點燃。

【為未來而教 走哪條路?】

    當過去的歷史已無法驗證現在的困境時,我們究竟要教現在的孩子什麼樣的能力,去面對未來的挑戰?


     從美玉老師在「點點日的小記者活動」、數學的「周長與周界的城堡挑戰賽」、「如果世界沒有角」以及「聽神木說話」一系列的活動中,我們看到孩子在學習上找 到自信的舞台。更因為課程的活化設計,孩子的眼裡出現了光。這道光是教學中最美麗的風景,是最動人的學習動機。因為課堂注入了活水,讓文學有了想像空 間……每一位學生的振筆疾書,都是將自己的生命哲學帶入了文章之中。


我很喜歡美玉老師的一句話:「透過在課堂上不斷轉化的學習模式,讓學生在動靜之間切換,更符應新世代變動的挑戰。」